近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的内容成为学生及家长关注的热点。“希望你孩子所在的中小学放春秋假吗?”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市多位老师、学生及家长。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自2021年 “双减” 政策落地,学生课业负担有所缓解,然而 “隐形内卷” 现象依旧存在,比如周末补习转战周中,研学旅行也演变成了 “打卡式” 竞争。作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性措施,春秋假一直备受关注。
近日,国家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明确要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国家政策的话音刚落,就有学校响应了!
日前,国家在新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消息一出,引起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界的热议。在现有寒暑假之外,增设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两个短假期,会不会耽误学业?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还需要在政策配套上做哪些调整?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春假来了!近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微发布消息,从4月7日开始正式放春假,让学生们尽情去拥抱春天。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多所高校都有春假计划。不过,山东目前暂无高校发布2025年放春假的消息。
3月17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该校将于4月7日至13日放春假。其中提到,长达7天的春假里将“不调课、不补课不赶DDL(注:作业、任务等的截止日期)”,鼓励学生放下课本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或解锁“社会大课堂”。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放春假,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们在春日亲近大自然。图为3月21日,在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新国村,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油菜花地踏青。 新华社发 3月21日,游客在长沙市晚安家居文化园的樱花树下拍照。 新华社发 关于春秋假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2013年。
最近的这段时间,一个和春天息息相关的假期“春假”,引发广泛关注。据新华社3月16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记者注意到,上述方案中就曾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22日讯(记者 梁静)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同时,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
近日,在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那么,春假该怎么放?对孩子、对家长来说,春秋假意味着什么?这跟“提振消费”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新闻1+1》带你解读。作为最早实施春秋假制度的城市杭州有怎样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