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哪怕凋谢,至少它曾经经历过绚烂和绽放,在美国有一位华裔女性,她的一生就宛如玫瑰的成长一般。张纯如的离世也和南京屠杀这一残暴不仁的历史事件有所关联,张纯如并不是出生在中国的女性,甚至也不是南京人,她出生在美国一个华裔家庭,并且还是书香世家。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饮弹而亡,离开的年纪仅有36岁,看着爱妻离自己而去,丈夫没有撕心裂肺的大哭,只是轻轻亲吻了张纯如的额头,对妻子做最后的告别,这个画面看似平静,却令无数国人为之落泪。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是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张纯如母亲所做的序、张纯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于2011年9月撰写的尾声,新增加的内容对这本书创作的前因、后果以及张纯如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2004年11月9日,美国加州,36岁的张纯如驾车离开了家。她的车辆一路驶出了城区,直到来到一处寂静、空旷的路边。两侧的道路荒无人烟,月光冷冷地照在地上,时间已经来到了凌晨2点。车子缓缓停下,却始终没有人下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四下静默。
她为了还原南京大屠杀,她寻访故人,不断直面一个个血肉模糊的伤口,让她的内心也经受着,无人能想象的折磨,她用三年时间写成《南京大屠杀》让全世界看见,在这过程中有人给她写恐吓信,还有人给她寄来子弹,人生安全受到威胁,最终精神崩溃,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