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的人都知道“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这两个词。这是政治课上学的。教科书上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原则,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阶段的分配原则。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按劳分配是公平的,按需分配是理想的。
正如《猪头大师:如何理解资产阶级法权问题》所叙述的那样,因为列宁和毛泽东都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说法较为重视,因此,改革前后,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这个问题上,但是,对按劳分配本来的权利属性,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和研究。
在《荣兆梓: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国家所有制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荣兆梓教授谈到:“本人提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劳动者具有双重人格——既是生产资料共同所有者,又是劳动力个人所有者,认为正是这种生产条件的分配关系,决定了公有制经济内部劳动者整体与个人的利益矛盾,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
近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发表文章,分享了他对共同富裕五大制度保障诠释:共同富裕的五大制度保障是一个体系,其重要性如全文依次排列,只有成体系的五大制度保障的田地构建完善了,才能长出我们所期待的共同富裕好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