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明末清初出生于山西蒲州的(也就是现在山西运城的永济市)的姬际可先生创立了形意拳之后,该拳种一路发展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不过,如今流传于世的形意拳术却是由清朝道光年间河北深州的李洛能先生在心意拳术的基础之上重新改革创立而成。
阳春三月,细雨绵绵,城墙下。我见到了他,一个痴迷传统武学二十几多年的人,在而立之年终归山西董家门下,苦练不缀,和普通人一样,他白天工作,只有晚上练拳,因此他自号——夜归人。提起山西形意流派,大家只知道宋、车两家,其实山西还有被人称为独立的一家,那就是——山西董家。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参考文献:[1]张修昌; 唐守彦. 民国时期武术学术研究及其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25 .[2] 白银龙; 赵兴武; 普春旺. 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动因与影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 2017-06-15.[3] 韩冰; 路彩红. 民国时期
《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率先演练的是六合拳传人们,曹凤岐会长的六合拳械势正招圆,尽显深厚功力,他的洋弟子的拳械也颇得真传,老武术家李炎荣宝刀不老,精彩的六合拳演练赢得阵阵掌声。六合门内容丰富,拳械种类繁多,六合拳传人们演练了春秋刀、双枪等多种器械,让人大饱眼福。
丹道具体到功法上来说,下手方法无外乎拿住丹田。胡耀贞先生就强调"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一句是说丹田,一句是说呼吸,见效最快,对身体也是最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火候上要把握好。比如没病的人,平时练功就用文火,有病的人就用武火,强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