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明团队,提出基于忆阻器构建具备习惯化特性的人工感受神经系统的实现方案,并利用习惯化这一生物学习规则构建出可应用于机器人自主巡航避障的习惯化脉冲神经网络。
该工作于2022年12月在以“Memristor based Circuit Demonstration of Gated Recurrent Unit for Predictable Neural Network”为题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相关研究成果以Implementing in-situ Self-organizing Maps with Memristor Crossbar Arrays for Data Mining and Optimiz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技前沿】光明日报北京10月9日电(记者邓晖通讯员彭稳平)想象一下,一枚芯片上集成了记忆和计算的能力,在保护用户隐私同时,还具备了类似人脑的自主学习,能耗仅为先进工艺下专用集成电路系统的1/35,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清华大学研发的基于忆阻器阵列的脑电信号处理系统正在测试中。图片由清华大学提供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郭颖)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信息科学与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在康复医学、医疗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
有消息称,华为分别于2019 年 3 月、2020 年 1 月公开了两份忆阻器芯片的专利信息。公开资料显示,忆阻器全称记忆电阻,即表示具有记忆能力的电阻,是继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之后的第四个基本电路元件。
【高性能接口型忆阻器问世 可用作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财联社6月6日电,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
原标题:守初心 勤耕耘 育人才。——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光电功能材料教师团队。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