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亲历记》,作者范汉杰,当时系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从一九四七年五月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发动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以后,东北全境的国民党军,被打得焦头烂额,退守锦州、沈阳、长春三大城市。
在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的纪念广场中央,矗立着一个古代兵器“戈”式造型的建筑物,这就是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碑高30米,正面是刘华清的题词“为解放锦州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上方是5颗五角星,下面是3束花环,碑身两侧刻着胜利鼓,背面是碑文。
1、战略级摸鱼让我们把时间倒回10月初,俯瞰整个辽沈战场。老蒋的战术是“东西对进”,东进是塔山,西进就是沈阳的卫立煌、廖耀湘兵团。按老蒋的意思,正好沈阳不要了,全军往锦州增援。卫立煌的态度很简单,沈阳部队不动,蒋介石把他叫去南京当面骂也没用,比乌龟还坚决。
这是1948年的锦州城外,幺零幺一声令下,东野对锦州城发动了总攻,500门大炮对准锦州城门疯狂怒吼,锦州城火焰翻滚、地动山摇,护城壕沟被东野大炮荡平,40分钟的猛烈炮轰,东野大军成功压制住锦州城内的火力,硝烟弥漫中出现了几个城垣缺口,解放军抓住时机一举冲入城内,攻城部队按照事先计划好的,一个营攻占一条街,将锦州城的大街小巷分割包围,逐个击破,敌人在城中构筑了大量的明暗碉堡,无数条火舌自碉堡口喷出,给东野的攻城部队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我军战士攻入锦州城已经很长时间,弹药在不断地消耗,如果再久攻不下,很可能被敌军反围在城中歼灭,没有办法,敌人的两座暗堡相互照应,不断地扫射冲上前的我军战士,要干掉碉堡,只能让战士们带着爆破筒冲上前怼进敌人的碉堡口。
辽沈战役标志着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开始,其中的锦州战役就是在这关键时刻爆发的,锦州的重要性就决定了它在整个战场的作用,因此林彪点将有旋风将军称号的韩先楚,指挥二十五万大军拿下锦州。在友军四纵,十一纵的策应下,韩先楚仅用了三十一小时就解放了锦州,三天时间全歼范汉杰的十五万大军。
锦州攻坚战是辽沈战役战役第一阶段,东野总部调集5个纵队攻城,分别是:2纵、3纵、7纵、8纵、9纵。此次攻城部署,分为两个突击集团,韩先楚统一指挥2纵、3纵、6纵17师,以及炮兵主力,从北向南攻击,邓华指挥7纵、9纵由南向北突击,8纵配合从东进攻。
攻锦成败事关全局——林彪命令各部大挖交通沟—— 罗荣桓到八纵督促夺回小紫荆山——毛泽东说:攻克锦州就有了主动权——三纵血战配水池——总攻开始了 ——"老头坦克"显神威——31小时攻克锦州范汉 杰、卢浚泉被擒记1948年10月7日上午,秋高气爽,天气晴朗。
1948年9月至10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对据守辽宁锦州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坚战。9月28日前,东北野战军投入6个纵队、3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一路奔袭北宁路锦州至唐山段各据点的守敌,割断锦州与外围敌军的陆、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