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古装剧或者描写古代生活小说的时候,最感头疼的大概就是古代的官职到底是个啥意思了?某人因功封为征西大将军,为甚是征西大将军而不是征北大将军,征西和征北到底有啥不同?又或者某人被任命为上卿,上卿是个啥物件,能吃吗? 唐宋以后的官职,其实大家大概都能理解。
周朝官制中央官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六卿: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一说)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五官:司徒(掌民政)、司马(掌军政)、司空(掌营建)、司士(掌监察)、司寇(掌刑狱)地方官制诸侯国:司徒、司马、司
东汉长期实行三公制度,即以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公级别的官职作为宰相。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废三公,改行丞相制,集大权于一身。不过,以兴复汉室为口号的刘备,也设置了丞相。而且担任丞相的诸葛亮在执政时期,也是集大权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