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在我眼中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这位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奠基者一生都在与复杂的社会打交道,却在心里留了一块清净永恒之地,一半藏光明与爱恋,一半藏悲伤与痛苦,那是留给流星般滑过他的生命又噬心蚀骨般无可磨灭的爱人——王同惠的。
可惜,这世间没有如果,王同惠还是走了,带着她和费孝通还未成型的孩子,满怀着对丈夫的爱意和担心,王同惠长眠在了白鹤山顶。“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
在费孝通漫长的一生中,有三位女性,曾或多或少地影响过他,她们分别是:杨绛、王同惠、孟吟。孟吟是费孝通的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哥哥费振东给他介绍的。自1939年两人结婚,至1994年孟吟逝世,两人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光。
重走费孝通之路,探寻鲜为人知的谜案莫金山费孝通,江苏吴江人 。 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系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师从史禄国学习人类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王同惠,河北肥乡县人。1930年她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专业,她与费孝通是师兄妹关系。
“走一趟,写一篇”,以调查的形式来探寻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是费孝通学术生命的真实写照,他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代宗师。“费孝通”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学术思想、人文精神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直在被反复叙述和书写,显示着丰富的生命活力和精神内涵。
2020年是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刊行“费孝通作品精选”,脉络性地呈现费先生的学思历程和主要成就,其中有费先生一部失落82年之久的近7万字中篇小说《茧》。(图为费孝通晚年多次到访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