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Pure Music - 云南情 巴乌与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我国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傣族乐曲,词作家、诗人倪维德作词。该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那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
「美音- 61」 钢琴曲《来生缘》,深情感人,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美音- 62」葫芦丝十大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幽扬,轻清 ,淡雅往期精彩:每日美音专题 || 纯音汇:经典名曲纯音乐加长版/串烧 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小暑) 于淑珍 || 民乐时光:二十四节气三十六乐章「美音-16
用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的歌曲有多动听?日前,中国航天员中心发布了一段叶光富在空间站使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视频。此前,叶光富曾“剧透”自己会带乐器上天,如今乐器已揭秘,原来是来自云南的葫芦丝。
为什么一首歌曲,有的人演奏的就特别动听,有的人就演奏的生硬,到底是什么问题?怎么练习比较好?一首乐曲之所以演奏的优美动听、引人入胜,除了手指技巧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它就像人一样,有着不断变幻的的情绪和充满起伏的情感,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气息强弱变化。
8月中旬起,由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出品发行的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美丽云南》更新上线。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民族乐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随着近些年葫芦丝这件乐器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演奏葫芦丝。葫芦丝是一件非常好听又相对简单易学的乐器,非常适合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 但葫芦丝的制作水平却参差不齐,导致要买到一只优质的葫芦丝非常难。
“大家可能还记得上个月1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就是用葫芦丝吹奏了《月光下的凤尾竹》,而该曲目就是在我们云南德宏创作的。”来自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全国政协委员何庆,在介绍自己随身携带的“特产”时自豪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