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晚,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发表题为《携手金砖合作 应对共同挑战》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在推进金砖合作的道路上,要顺应时代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习近平: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在推进金砖合作的道路上,要顺应时代变化,做到与时俱进。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金砖机制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段话出自2021年9月9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的讲话。
土木之变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从政治、军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影响了明朝的发展。事件概述 土木之变,是指在1402年正月间,由南京吏部尚书李景隆带领宫廷内外夺权集团,采用“胁迫”方式逼迫当时的皇帝建文帝禅位,自立为帝的历史事件,也称“永乐新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汉武帝“罢黜百家,推明孔氏”,儒家思想成为帝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五经跃居古典文献主导地位。目前,学界多把汉代作为经学开端,考察重点集中在两汉至明清,而对汉武帝之前的经史关系关注较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儒学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其中唐宋之际的变革尤为明显。唐宋之际的儒学变革指汉唐儒学转型为宋明理学,这种转型可以通过儒学涉及的相关内容体现出来,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唐代的韩愈和李翱、宋代的程颢和程颐得以体现。首先,唐宋之际的儒学转型体现在天论上。
钱穆称之为“史学家所要追寻的一个最高境界,亦可说是一种历史哲学”。对此,钱先生认为:“所谓‘天人之际’者,‘人事’和‘天道’中间应有一分际,要到什么地方才是我们人事所不能为力,而必待之‘天道’,这一问题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