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来了一位特殊的“宝宝”患者。原来这名“宝宝”患者已经20岁了, 在2岁时,家人发现其行走异常、肝脾肿大且反复腹泻,辗转寻医后,最终被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但因多种原因,未及时进行干预,4岁时停止生长,身高不足1米。
“女儿就像一张白纸,很聪明,从小能背诵很多古诗,儿歌一学就会,很多希望在这张白纸上逐渐显现。但疾病的突然出现,像是一道通知,这些希望可能都要没了。”2019年女儿希希确诊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时,张玉清经历了持续性的失眠,崩溃伴随着怀疑以及各种复杂的情绪一涌而来。
近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临床营养科来了一位特殊的“宝宝”患者。据介绍,这名“宝宝”患者今年20岁, 在2岁时,家人发现其行走异常、肝脾肿大且反复腹泻,辗转寻医后,最终被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但因多种原因,未及时进行干预,患者4岁时就停止了生长,身高至今不足1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8日讯(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邓国欢)“孩子的手指能伸直了,可以完全蹲下来,皮肤也变白了。”2月27日,光谷同济儿童医院门诊部,前来复诊的新新(化名)家长与医生分享着出院近1个月孩子的变化。黏多糖贮积症,一种罕见病中的罕见病,全国不超过3000例。
“我一定要做些努力,让他们有药可用。”2023年6月,郑芋坐上前往美国的飞机。此行除了看望女儿,她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争取与特效药“唯铭赞”(Vimizim)的生产商百傲万里制药(BioMarin Pharmaceutical,也译为拜玛林制药)总部负责人有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去医院输液,是希希(化名)从3岁起,每周必须经历的一件事。三年来,希希共扎针131次,针孔留下的痕迹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她的两只小手上。尽管平时很怕疼,不愿扎针,但得知以后可能没有药了,希希难过得哭起来,“如果这一次治不好的话,那我会很难过的。
“唯铭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获批用于治疗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特效药,通过静脉注射,这种药能暂时补充患儿体内缺少的酶,延缓疾病进程。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矮小症和腕关节松弛是经典型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主要表现。
图片由文心一格生成据悉,“唯铭赞”是目前治疗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IVA型的唯一有效治疗药物。2019年,该药物在中国内地获批上市,但2024年5月因注册证到期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这导致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者只能往返香港或境外求药。
来源:【海报新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张一帆 济南报道2月10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小儿骨科病房,罕见病患儿小睿正等待一台改变命运的“截骨”手术。这台手术之后,小睿将有机会像普通小孩那样自由跳跃、奔跑。
3岁半的端端听话地躺在对他而言较大的病床上,吊针扎进皮肤,身前贴着心电实时监测设备,仪器的线缆散落在床铺一角。这一年多,他快速适应着每周打针的生活,已经不哭不闹,爸爸说这是在输入“能量”,他也选择相信。一年半前,来自浙江的端端确诊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IV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