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一大早,媒体推送消息“深圳理工大学正式获批设立”,确实是个好消息。官方介绍来一段,逻辑还是很严密的:深圳理工大学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公办高等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探索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尝试。
原创 特约评论员谢伟锋 深圳发布近日,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第七版)正式发布,该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两个榜单。榜单遴选出217098名科学家,大致涵盖了各学科排名前2%的科学家,中国大陆有10687名科学家入选。
深圳各高校陆续迎来本科新生报到日。图为8月20日,南方科技大学迎来1300余名2024级本科新生。深圳各高校陆续迎来本科新生报到日。数据显示,考生报考深圳高校热情持续高涨,今年多所深圳高校录取分数线走高,生源质量也实现再提升。深圳高校究竟有多“火”?为何备受考生青睐?
近年来致力于扩容高等教育规模的深圳正迎来收获期。先是国庆节前的9月29日,深圳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这所于今年5月才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高校,在今年的首次招生中就以比肩"985高校"的录取线惊艳外界。
2月25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覃伟中表示:“我们要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坚定向远方!”去年深圳教育发展有哪些亮点?
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10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吴吉)“未来我想多多参与各类比赛和科研项目,在开放、创新、包容的深圳,展开全新的大学生活。”新生报到日,来自江苏的李鑫炫同学对即将开启的大学之旅充满期待。今年,他以598分的成绩考入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本学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AI热潮下,连日来,深圳高校动作频频,旨在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研保障。
正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城市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高等教育,这一曾经被视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要素,如今已悄然变身为推动城市跨越发展的“硬核”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深圳,这座从改革开放浪潮中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再次以惊人的手笔,向世界展示了它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与深远布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城市与高校相互成就的案例,最典型的莫过于硅谷与斯坦福大学。那是一个崇尚科技、创新创业和技术扩散活跃、创新服务完备的环境生态,最终助力旧金山湾区成长为科技创新型世界级湾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1951年,硅谷前身、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诞生,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140栋建筑里孕育瓦里安、惠普、特斯拉等150多家科技公司,美国“R&D Park”自此闻名。
2022年才把南方科技大学送入“双一流”行列,今年具有中国科学院背景的深圳理工大学又开始招生。早在2019年,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
文|凯风一线的经济产业,三四线的高等教育。在我国,有一众经济强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工业甚至甚至跻身十强,但本科高校屈指可数,双一流大学更是挂零。这些城市,被坊间戏称为“大学贫困市”,东莞、佛山、无锡、南通、常州都在其列,深圳也算半个。
2024年,深圳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一、搭建阵地扩大就业服务供给,城镇新增就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