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举办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李亚龙 摄4月3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内,民众参与清明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当地每年都在清明时节举办该民俗文化活动鼓励农耕、祈福健康,也会在现场进行青城小调及本土秧歌表演等。
清明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气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清明兼具“节气”和“节日”两种“身份”。作为节气,清明有着哪些重要的农事活动?作为节日,清明又有着什么重要习俗?清明节可以说“快乐”吗?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这样讲述清明背后的文化意涵。
来源:环球网 4日15时02分,清明节气至。清明是上古农耕的产物,对农事安排与生活具有导向意义。清明代表天的纯阳之气,以及天气的晴朗明净。此时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前承春分,后接谷雨,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提醒农民要抓紧进行春耕春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鲜明标签。清明时节,大地回春,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在《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中有这样的描写: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
主持:本报记者 李力 贺新嘉宾: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魏淑民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陈东辉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曹根记清明流变:节气和节日主持:春暖花开时,清明悄然到。清明是中华文化沃土孕育的传统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