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8月28日电(记者 蔡敏婕)游泮入学、孝亲敬师、点智破蒙、名师开笔......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港澳子弟班的一年级新生,28日在广州举行开笔礼。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校长孔虹表示,希望通过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让港澳学生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中新社广州2月8日电 题:港澳青年羊城体验广府非遗文化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砍下通脱木后,趁新鲜捅出通脱木茎髓,晾干后,用刀具剖割成通草片。在通草片上描线、绘外形并着色,最后进行精描精刻......一幅通草水彩画便形成。
“五一”假期,广州楠枫书院弦歌不辍,“岭南文化新讲”再次在这里拉开帷幕。已走过两度寒暑的“岭南文化新讲”,首次将视线转向“东方之珠”——香港,邀请到文献学者、收藏家梁基永博士,以“传统文脉在香港的延续”为题,进行主题分享。
南方网讯(记者/朱绮琳)2月24日,《全粤语西游记》新书签售分享会在广州北京路联合书店举行。本书作者、知名粤语电台主持人李沛聪偕资深媒体人一鸣,畅谈用粤语改编四大名著的创作经过,以及用方言传承广府文化的意义。
“我是广州人,但我不会说广州话……”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下一代只会讲普通话而不会说粤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盛极一时的粤语,如今却在其发源地面临着传承危机。▲图源网络究竟,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
新华社广州3月31日电 题:文脉滋养城脉——千年商都广州的广府文化印记新华社记者周强、邓瑞璇从粤剧变身电影走向银幕大放异彩,到虎年春晚武术亮相广州塔,再到广州美院设计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这些烙有广府文化印记的作品不断刷新朋友圈,让外界看到了广州经济成就之外的“文化自信”。
中新网肇庆11月19日电 题:港青吴学明:发挥广府人智慧 助大湾区发展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广府人的期盼和机遇。”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主席兼执行主席吴学明近日当选第四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
中新网广州2月3日电 题:粤港澳青少年体验“非遗里的广府年味”中新网记者 蔡敏婕“年廿四(农历腊月廿四,今年公历为2月3日),‘开油镬’,(祈求新的一年喜事多多);年廿八,‘洗邋遢’(大扫除);年三十,‘行花街’(逛花街)……”广州人过年讲究意头,意头构筑起过年仪式感。
中新社广州2月7日电 题:港人相约广州 “潮玩”迎龙年作者 张璐“我们一家四口大清早从香港九龙驾车出发,三个小时就到了。这次来到广州,就是要亲身体验这里迎春过大年的喜庆民俗。”香港艺人李雨阳参加“潮玩海珠”活动,在广州新地标广州塔观光时如是说。龙年春节将至,广州春暖花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2月29日,2024广府庙会青年喜剧节在广州市北京路上演。诙谐趣默的街头喜剧表演打破传统剧场的形式,让市民游客在畅游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体验感受传统气息与现代风采的交融。
香港开埠以后,南下的移民渐多,在较为开发的港九市区,商贸用的广府粤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广府粤语在香港并没有占到绝对的统治地位,一来新界地区的本土方言仍然经常使用着,二来香港的移民除了粤语区外,还有不少是国内其他方言区逃来的,有些甚至占据了上层社会,所以香港的方言一直是比较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