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的某一天。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给父母好的脸色,有好的食物,先给父母尝一尝。这样的孝道,古来有之,我们也能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道理,都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社会来理解和践行。
带有荒诞的孝顺,是以表象掩盖索取,既然是孝顺,为啥要私加索取?凡是以对父母的孝顺和付出,而需要索取利益而诋毁真正从一而终,无条件孝顺父母的,都是大逆不道的不孝,因为它破坏了父母希望家和万事兴的安定团结。
01如果说适当孝顺是一种美德,那么过分孝顺则是一种罪过。说起“孝顺”,其实我们第一时间反应的,就是要对“父母”孝顺,对“长辈”孝敬。孝,根植于宗法血缘之中,同时也随着亲缘关系的扩大而变得普遍化起来。在以前,人们更强调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