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5月2日,大皖新闻记者在肥东县撮镇撮街看到,游客中常见头戴簪花、身穿汉服的大人和孩子,与古色古香的文化街区、巍峨壮丽的城门楼、飞檐翘角的魁星楼相映成趣。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也叫戴花、簪戴、插花。
蟳埔女是我国三大渔女之一,是福建泉州蟳埔村渔女的称呼。蟳埔女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蟳埔保留了许多闽南传统习俗,有独特的婚庆节俗、过年节俗、喜庆节俗、祭祀仪式,其中以“半夜出嫁”的婚俗、“妈祖巡香”的祭祀仪式最为突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泉州1月30日电 (吴冠标)“我来泉州就是想体验‘簪花围’,拍给我的泰国朋友们看,他们肯定也会想来玩的!”29日,来自泰国的华人张爱玲面对镜头,头戴“簪花围”,背靠“蚵壳厝”,摆出各种姿势,展现着最美好的自己。
来源:【新黄河】新黄河记者:王锋 艾蒲青翠,粽香十里。端午节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这样一个寓意美好的节日里,穿汉服古装、头戴簪花体验游成为热门旅游项目之一。6月10日,虽然济南出现了38℃以上的高温,但并没有阻挡游客体验簪花的热情。
中新社泉州1月30日电 题:闽南渔村“簪花围”出圈:传统与时尚交融作者 吴冠标“我来泉州就是想体验‘簪花围’。”走进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的蟳埔村,从泰国来的张爱玲头戴“簪花围”,背靠“蚵壳厝”,面对镜头摆出各种姿势。“拍给我的泰国朋友们看,他们肯定也会想来玩的。
刚刚央视新闻客户端聚焦泉州蟳埔女簪发戴花的古老习俗簪花,代表着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热爱蟳埔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湾晋江入海口。走进幽深古朴的小巷,头戴簪花、身穿特色服饰的游客穿梭如织,仿佛置身于一片色彩缤纷的“移动花园”。蟳埔女簪发戴花的古老习俗被称为“簪花围”。
中新网长沙3月6日电(唐小晴 邓婷)3月6日下午,一场极具东方韵味的国风簪花秀在长沙世界之窗上演,展示两千多年的簪花文化。簪花秀。中新网记者唐小晴 摄簪花围是泉州蟳埔女习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新闻客户端 潘文奇周末的小河直街,人潮涌动,不到一公里的核心街巷,比肩接踵。在人群中,不时看到,身穿汉服头戴簪花的女子,或蹲坐在老街的门槛上,或倚扶在巷子的门沿旁,或斜靠在小河的护栏边,摆弄着各种姿势,陶醉在摄影师的镜头里。
福建泉州有个叫蟳埔的小渔村这里的房子不是用砖瓦建成的而是由蚝壳建成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元旦假期蟳埔村日均客流量达到6万人次除了参观“蚝宅”更多游客是为了体验一项传承千年的民俗“簪花围”“今生戴花,来世漂亮”蟳埔村村口的宣传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走进蟳埔村随处可见头戴“簪花围”的女性游客蟳
中新网泉州1月21日电 (吴冠标)蟳埔香鸭、蟳味乡愁、花开四季簪……20日晚,福建泉州举办“鲜从海上来,蟳味在丰泽”簪花宴授权推广发布会,以一系列融合了蟳埔簪花文化与泉州风味的美食,推动“簪花宴”IP的打造,助力泉州创建“世界美食之都”。
蟳埔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湾晋江入海口,蟳埔女簪发戴花的古老民俗被称为“簪花围”。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近年来,随着网络上“簪花围”的出圈,各地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带火了当地文旅产业。
9月9日,福建泉州蟳埔村,一名年轻游客在拍摄簪花写真。“簪花围”是闽南地区渔家女的传统穿戴习俗,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火爆“出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蟳埔村也积极发展旅游业,村里的簪花馆达到3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