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较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从而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而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反映了核心素养的要求。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颁布,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当前,中小学校的劳动课程已经全面实施,但由于习惯了常规的学科教学,许多教师对如何开展劳动课程的教学存在困惑。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程的思想性,在课程性质中就强调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这三大文化写进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的“主题与载体形式”。
刘老师首先介绍了她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各地教科研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举办了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解读新课标,落实新课标。这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但要防止“陷在课标里”,不能机械地把课标的一些文本表述照抄照搬用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