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乐”字通常有两个读音,其实它有四个读音,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读音的来历。樂,简体写作:乐。最初读音为yuè(读音:月)《说文解字》中说“樂,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意思是说:乐,是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济南,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中国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诞生起,便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甲骨文记载的“乐”地,便是济南的前身。其实,早在三皇五帝时代,“乐(泺)”字就与古老的济南、古老的乐舞文化有了不解之缘。
晚唐的飞泉琴、南宋的海月清辉琴、刻有“半榻琴书”字样的清乾隆帝的玛瑙印……在暑期热门景点故宫里,游客不仅能看到庄严的皇家建筑,还能在“大圣遗音——古琴文化展”上观赏到古琴珍品和相关的文物藏品,感受这个中华民族独有的古老乐器的文化内涵。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罗启龙新年到来,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新年音乐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音乐带来“仪式感”,重大节日往往离不开音乐。而在中国古代,音乐更始终与礼仪紧密相关。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乐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