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现场考察了安装在深圳市天文台的FPI设备,研制方现场演示了设备的各项功能和观测结果,专家们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专题汇报、审查了文件资料,经讨论和质询,验收专家组对FPI设备研制中取得的成果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表示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加强市场推广力度。
这时或许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一幅黑白画:黑色的画布上点缀着一颗颗一闪一闪的小星星,角落可能还挂着弯弯的月亮。全息光栅的制作方式与刻画光栅完全不同,不需要刻画过程,而是利用光致光刻胶变性的特性来记录干涉条纹。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西北大学合作,在表面功能化光纤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基于通信单模光纤开发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法布里-泊罗(Fabry-Perot)型干涉探针。
近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的陈凯飞、袁登鹏等学者在知名期刊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Review of optical hydrogen sensors based on metal hydrid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的研究论文。
人类探测到了引力波!这是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为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投入40多年获得的丰厚回报。不过40多年中,基础研究细水长流式的回报却并不为太多人所知。人们总是用“寂寞长跑”来形容基础研究的不易,仿佛其只有到最后一刻获得成功,才光芒万丈。
作者:罗先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人类对光的探索贯穿了整个文明史。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快速反射镜#(FSM)也叫“快反镜”,是一种利用音圈电机驱动反射镜面精确控制光束方向的一种光、机、点一体化精密装置,通过与高灵敏度高响应度的传感器相结合,构成一种具有高精度光学扫描跟踪系统的集成装置,具有极高的角度分辨率、响应速度和带宽。
春节期间,LIGO,也就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新闻刷爆了所有的媒体,完美的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以前广义相对论的最后预言。
近日,西安光机所在表面功能化光纤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通信单模光纤开发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法布里-泊罗型干涉探针,该探针具有测试便捷、成本低、温度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生物大分子光谱检测方面具备广泛应用前景。
近日,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上,百位“Sci-Ter”(科学青少年)与数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中国两院院士、海内外资深科学家面对面碰撞,开启了最强“科学第一课”。南师附中高二年级IB班的于隽和尹思源两位同学历经层层选拔,受邀参加科学T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