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的文字,饱经沧桑的残石,分藏在全国多家博物馆,虽相隔千里,却是出自同一组石碑,它是现今留存最早的官方定本石经——东汉熹平石经,双面刻字,不是一块,而是一组,共46块,内容为儒家7部经典,全辑20多万字,史无前例。
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东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石原刻 民国拓本尺寸 67.74*106.19厘米熹平四年(175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于是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
过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在北京,这份节日氛围尤为浓厚,处处洋溢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熙熙攘攘的庙会、璀璨夺目的灯会、热闹非凡的年集、到各大博物馆匠心独运的新春展览、剧场中精彩纷呈的京剧、杂技还有各式游园活动都让人流连忘返~在北京过年有哪些好吃、好逛、好玩儿的?
王建南展览: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展期: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月5日地点:故宫博物院儒家是中华大地上孕育出来的文化系统,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守护这片山河,经营自己生活理念与行为准则的智慧结晶和意志体现。儒家孕育了一位最为杰出的领袖人物——孔子。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记者 应妮)有“典”字的甲骨、汉灵帝时期的“熹平石经”残石、《资治通鉴》现存最早的宋刻本、《红楼梦》最早的刻本……“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9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宋元善本超过六成,堪称古籍类展览的一场盛宴。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29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国内外近3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80件(组)展品共同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明理念,展示其广被四海的深远影响。展览分三个单元。
熹平石经,是中国最早的官方石刻“教科书”。读书人以此为据传抄、学习,并将其作为考试的唯一依据。熹平石经一经“出品”,吸引众多读书人驻足观看、临摹誊写,甚至在学校周围引发了“大堵车”。遗憾的是,石经刊刻完不久便连遭战乱,最终只留下零碎残石。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0月1日至2025年1月5日,“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380件(组)展品娓娓讲述儒学千年。最早孔子形象展出展览首件展品是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复制品)。镜箱背面绘制了3组人物,其中最上一栏左为孔子,右为颜回。
你知道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吗?近日,正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出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中展出了一件与之有关的文物。周朝建立之后,吸取商朝酗酒亡国的历史教训,颁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gào)》。“禁酒令”具体是如何规定的?其背后所体现的观念,又与儒家思想有何关系?
漫漫历史长河中,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无疑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是民族智慧的载体,是精神血脉的接续,亦是烛照前路的明灯。从甲骨文的有“册”有“典”到经史子集的包罗万象,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历数千年岿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