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这是国家医保局在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多次明确提出的导向。新版医保目录已于11月28日出炉,也将于不久后的1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从结果看,业内普遍认为这次调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真创新。
华经产业研究院为助力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特重磅推出《2025-2031年中国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本报告由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对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进行多年跟踪研究,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读小分子创新药物行业市场,深度挖掘行业潜在商机;
截至收盘,中证医疗指数下跌0.9%,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下跌0.6%,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下跌0.2%,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下跌0.1%。天风证券表示,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产业趋势已较为明确并迅速加强。
本文编辑自——2024年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先声药业创始人、董事长任晋生主题演讲。剑桥大学商学院院长纪廉教授在《趋势2030》的言论仍然掷地有声:当我们意识到已经失去对环境的控制,就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
每经记者:甄素静 每经编辑:魏官红3月17日晚间,康哲药业(00867.HK,股价8.44港元,市值206亿港元)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4.69亿元,同比下降6.8%。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16.13亿元,剔除相关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后的正常化净利润为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无论是被动地配合上下游供应链的要求,还是主动地进行前瞻性的市场布局,中国企业“出海”已是大势所趋。2025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BD)交易延续2024年火热态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创新药研发正加速国际化进程,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估值却明显偏低,未来具备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中国日报3月12日电(记者 程钰) 在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10月,企业提交了一种抗肿瘤药的临床试验申请,当时药品临床审批需要约1.5-2年时间,其中光排队就要10至14个月,严重影响研发进度。
创新药板块大幅回调,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跌超2.2%。医药行业经历了超过四年的调整期,公募基金持仓水平已降至近五年新低。在这段调整期内,集采和反腐的影响高峰期逐步过去,行业运行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中国创新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