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直接接触消费者的行业相比,汽车公司因其庞大的销售规模,在市场投入、人力资源和业务流程上本应具备所有必要资源来规避品牌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但近来连续曝光的汽车公司广告侵权事件显示,它们的管理还存在诸多疏漏,尤其是在营销活动快速向线上转移的背景之下。
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在2021年广告监管工作中,发现我市有部分汽车销售企业发布违法违规广告,主要有“全国规模最大品牌4S店”、“全城最低”、“最优惠、最实惠,最有售后保障”、“技师最专业”、利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进行广告宣传等违法违规情形,均移交执法部门进行了核查处置。
让众多消费者叫苦不迭的弹窗广告,从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移动智能终端走进了汽车。近日,一位一汽-大众ID.6车主反映,自己在驾驶一汽-大众ID.6时,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关于购车优惠的弹窗广告,遮挡了车载导航信息。
从全网刷屏到道歉下架,不到一天,奥迪与刘德华合作的“小满”广告“翻车”,被指文案抄袭。几乎同时,东风本田一汽车广告亦被曝出盗用他人亲身经历等。除抄袭外,部分汽车广告还涉及物化女性、软色情等争议。汽车广告为何频陷抄袭争议?代理创意视频的广告公司与车企合作模式是什么?
据信用中国官网显示,2022年5月12日,当事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广告主在该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吉利汽车”上发布推文《“混”战之王,试过的人都说好》,推文中利用图表、视频、文字以及媒体人口述介绍等形式,用吉利汽车与日系“两田”系列汽车作对比。
随着车市竞争加剧,车企在广告宣传方面越来越卷,一不留神就可能违反广告法。近期,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因在发布的广告中,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广告语,被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