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生物钟的稳定是身心健康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求大家不要熬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有序,工作有常。人的运动能力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三个高峰期:8 点至 12 点,14 点至 18 点,19 点至 21 点。
深夜刷剧、凌晨加班、报复性熬夜、周末补觉……看似自由的作息选择,实则让许多人陷入“白天困倦、夜晚清醒”的恶性循环。生物钟好似睡眠领域的指挥官,精准发号施令;同时也是激素分泌与代谢平衡幕后的操盘手,掌握人体的昼夜节律。然而,现代生活的无序化,正在让该系统失衡。
2025 年 3 月 21 日是世界睡眠日。 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息息相关。如何通过科学的白天行为管理,重获高质量的深度睡眠? 夜失好眠是何因 “双过程”理论模型认为,昼夜节律过程(节律)和稳态过程(动力)共同起作用以调节个体的睡眠-觉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