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5月2日消息(记者夏莎)谷雨前后,位于信阳市浉河区的车云山郁郁葱葱。这里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正值采茶季,茶山上,茶人正忙着采茶。谷雨前后,茶山葱郁,茶人采茶忙(央广网记者夏莎 摄)每年的这个时节,伍德军就分外忙碌。
四月的信阳,茶山苍苍,春水漾漾,茶人繁忙。进入采茶季以来,“95后”新茶人肖珺景忙碌不已,她忙着制茶、卖茶、宣传茶。肖珺景今年27岁,学习信阳毛尖炒制5年,但与信阳毛尖的缘分却是自小开始的,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到家乡。
一到冬天,北方就燃起了冰雪热。南方,则成了避寒游里的“诗和远方”。人影攒动中,有非遗花灯的巧夺天工,有大集里的“烟火气”,也有浪漫小城的四季如歌。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花式“整活”与双向奔赴,是一份乡愁,亦是中国经济向上的一个缩影。
中新社河南信阳4月11日电 题:信阳毛尖:光州上品,杯中茗万里作者 阚力翻开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淮南以光州上”跃然纸上,意为淮南地区的茶,以光州产为最好。光州在今河南信阳的潢川、光山等县区一带。大别山北麓缥缈的云雾,孕育出绿茶名品——信阳毛尖。
信阳市浉河区一位茶农展示的“一芽一叶”春茶样品准备进行加工的信阳毛尖“一芽一叶”鲜叶信阳市浉河区茶山风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鑫 杨小燕 通讯员 姜烽烜 文图4月6日凌晨0时30分许,信阳市浉河区车云山村的茶农伍温馨,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段视频:统一着装的五六名炒茶师傅正手持竹枝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刁良梓在大别山北麓的金刚台风景区,一位“80后”青年十六年如一日坚守于此,长年累月传承锻造百年手工制茶技艺,双手炒制出乡村振兴的缕缕茶香。这人正是周正祥。初见,他中等身高,面容清秀,言语不多,但说起炒茶,立马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