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读懂这双神秘的眼睛?他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祭祀神灵的王者?抑或是仰望星空的凡人?神的使者,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引领着人们走进神秘的良渚古国。一组神人兽面图像上下并置,飞鸟纹饰呈左右对称分布。阴刻的线条规整精美,是神人所戴的头冠。凸起的兽面纹饰抽象神秘,稚拙却不失威严。
原标题:如果文物会说话丨从“玉琮王”看灿烂的良渚文化玉琮王,良渚文化玉琮之首,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1986年出土于杭州余杭反山十二号墓。 良渚的玉器种类很多,有装饰品,有通灵玉,还有祭祀的礼器。其中,玉琮是最重要的祭祀礼器,古人用玉琮来祭天、祭地或沟通神灵、沟通天地。
7月19日,由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上海主题日活动启动,看看新闻带大家参观了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此次展览中有一件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就是出土于反山王陵的玉琮。
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也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良渚遗址,一起探寻这里的国宝重器——“玉琮王”。
来源:北京青年报 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 良渚反山M12出土的玉琮王及纹饰线图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人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双虎首玉璜 叶舒宪 刘斌主题:“良渚:玉成中国的关键节点”暨《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新书发布会 时间:8月12日 地点:
玉鸟飞旋,时空流转神徽浮映,古城再现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良渚古国的风采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此玉琮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整体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中国人爱玉、佩玉之风可谓源远流长
文博时空 作者 在初“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最近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第二期——“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6月20日-10月8日),本展接续了2022年“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规模与旨趣,用文物叙说中华文明史前漫天星斗、灿若星辰
良渚博物院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共同推出“良渚时课”,这是良渚博物院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尝试,借助媒体平台,以良渚博物院收藏和展示的文物为切入点,配合图片和音频,从多个侧面讲述良渚时期的文明成就、社会风貌,展示5000年前良渚人创造的智慧结晶。
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反映了崧泽文化晚期向良渚文化时期的变迁自20世纪70年代起寺墩遗址开启发掘工作历经6次考古发掘仍在不断“上新”出土的玉璧、玉琮等级之高在良渚文化时期实属罕见这件神人兽面纹玉琮是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