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检测水下7.5公里深处沉积物的生物痕迹,揭示出深海生物如何改造自己的环境。该研究分析使用了太平洋日本海沟的沉积物岩芯,发现深海生物掘穴和觅食的证据。
4月4月,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在西太平洋伊豆小笠原海沟的8336米深处,发现了一种名为蜗牛鱼的深海怪鱼。这种怪鱼呈现出一种蜗牛状的生活状态,并只要一出水,立马就会融化成一滩烂泥。这种怪鱼究竟是靠什么为生?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在这之前,在最深海底发现到鱼类的记录,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水下8178米,随着这次的新发现,也把这个记录往下延伸了158米,科学家推测,伊豆小笠原海沟的海水温度比马里亚纳海沟更为温暖,这可能是鱼类能够生存在海水更深处的原因。
经过辨认,这是一头体长约为20米左右的抹香鲸,在此前,虽然我国也曾有抹香鲸搁浅的事件发生,不过,却从未有过成功营救的案例,此前所有搁浅的模型机最终也都死掉了,所以,都对于这头搁浅的抹香鲸,人们也是为它捏了一把汗。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把握它,也可以淡然面对它,因为不管怎么样,你总是很幸运的拥有这一辈子。市场上遇到这5种鱼别手软,无法人工养殖,都是野生鱼,别不懂吃,但我们却不能不知道,哪些海鱼是完全无法人工养殖的?
科学家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海沟海下8336米处,用机器拍到了一种全身粉红色的鱼,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最深的深海鱼,8336米,相当于833个大气压强,这种鱼的眼睛应该已经完全退化,在几乎无光线的深海存活,也打破了海洋鱼类生命存在的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