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在农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草药,它的叶片是这种带波浪锯齿状的,开着白色小花,种子是这种带心形的,所以呢我们当地也把这个荠菜叫地菜,它是一道非常美味的野菜,每年清明前后,许多人都会去田间地头采挖它,用来包饺子、包包子、炒鸡蛋或凉拌等,都是非常的美味。
#头条创作挑战赛#马上就到农历三月初三了,在民间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为是“上巳节”,相传是黄帝出生的日子,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农历“三月三”还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熊诗琪 通讯员熊茜)俗话说,“三月三,荠菜赛仙丹”,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武汉地区素有“荠菜煮鸡蛋”的风俗。记者在天声街生鲜市场内看到,不少来买菜的市民手里都拿着一把鲜嫩的荠菜。李摊主告诉记者,一把荠菜一元钱。
而据《名医别录》记载,荠菜具有“主利肝气,和中”的作用,据《千金·食治》记载,荠菜具有“杀诸毒,主治目涩痛”的作用,据《食经》记载,荠菜具有“补心脾”的作用,所以在我老家,每年一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无论有钱没钱,家家户户都会去田间或路边找开花的荠菜,然后洗净后煮鸡蛋吃,据说当天吃荠菜煮鸡蛋,可以清热解毒,寓意一年健康又顺利。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民间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首先把黄叶清理干净,留下营养价值最高的根部。然后将洗净的荠菜花与鸡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后大火煮10-15分钟,再转小火,将鸡蛋壳敲碎,让荠菜的营养充分渗入鸡蛋,再焖上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嘉定马陆等地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吃上一口荠菜花煮蛋。今年农历三月初三(4月11日),马陆镇大裕村村民徐小英一早就开始为家人做荠菜花煮蛋。用来煮蛋的荠菜花需要整株拔起,保留根部,使用巧劲才能完整无缺。另一个主角——蛋,则要挑选绿壳的鸭蛋和新鲜的土鸡蛋。
阳春三月在山野、路旁、地头、垄边,只要有土的地方,不分肥瘠,几乎都有荠菜的踪影。荠菜,是双子叶植物纲 、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荠属植物荠的通称,又名扁锅铲菜、地丁菜、地菜、荠、靡草、护生草、鸡心菜、菱角菜、地米菜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无毛、有单毛或分叉毛;
农历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这是流行在我家乡——湘潭农村的一句民俗习语,农历三月初三,正值草长莺飞的四月,桃李芬芳,碧草如丝,似乎正是文人骚客抒情遣怀的大好时节。可以踏青赏无限春光,听听布谷鸟的催促与杜鹃花传说;可以在故人坟冢前燃上一把纸钱,祭奠亡魂,祈祷鬼神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