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丁燕飞 於鑫益“我有幸能等到先进的医疗技术,装上这个国产的‘人工心脏’,自豪的同时也祝祖国越来越好。”9月30日上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病房内,74岁的刘爹爹举着五星红旗,他说生活在这个时代是无比幸福的。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10月18日,苏北人民医院举行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技术成果暨江苏省首例微创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新闻发布会,展示该院作为全国第五家成功开展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手术医院的相关技术和临床成果。在医学领域中,人工器官治疗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6月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批准了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这是我国第四款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人工心脏被誉为“医械皇冠上的宝石”。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25日电(陈静)记者25日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称“云南省阜外医院”)获悉,京昆两地阜外专家团队为2名终末期心衰患者成功完成“人工心脏”手术。截至目前,两位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循环稳定。图为“人工心脏”。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8月22日,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的带领下,京昆两地阜外专家团队为2名终末期心衰患者成功完成了“人工心脏”手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7日讯一年里两次心梗发作,心功能仅正常人一半,处于心衰终末期的段先生,近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功植入“人工心脏”,为疲惫的心加装上了“马达”,让生命得以延续。家住荆州的段先生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20多年来,每天烟酒不离,无辣不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两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重生希望。两例手术:挑战心脏功能的“终极修复”日前,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接连收治了两位终末期心衰患者。
医生在手术台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图中新网广州6月28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邬叔(化名)今年60多岁,平时照看孙子尽享天伦之乐。然而,病魔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今年3月底,正在吃晚饭的邬叔突然觉得有点头晕,随即一阵强烈的恶心感伴随胸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023年10月28日,对于60岁的王大叔(化名)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庞昕焱团队联合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多学科为他植入了一枚全球最小、全磁悬浮植入式左心辅助装置(俗称“人工心脏”),王大叔曾经心衰的心脏终于有力地跳动起来,得以重获“心”生。
扬子晚报网4月13日讯(记者 季娜娜)“呼吸顺畅,心情更舒畅。昨天医护人员帮着我床边坐了坐,站了站,感觉良好!”4月12日上午,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内,50岁的刘先生(化名)已与体内重90克的“人工心脏”度过磨合期。
如果心脏想“罢工”生活会变成怎样?人稍微一动,心跳便跳起“蹦迪”;每天呼吸困难、双眼发黑;吃啥啥不香,干啥都没劲;最关键是,心脏甚至会随时停止跳动。这样的经历,有着心衰病史、59岁的张阿姨(化名)苦苦忍受了多年。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心脏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供体稀缺,“人工心脏”成为新手段。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近日联合开展了新一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一名57岁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陈叔(化名)带来了生的希望。
【来源:华商网】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高峰主任团队,联合阜外医院专家团队,协同麻醉科、手术室、超声科、输血科、体外循环、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成功完成了医院第一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
一群特殊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有救了——7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和夏家红教授带领团队联合作战,为左右心室功能均告急的57岁马女士植入中国原创、全球首个集成化双心室辅助装置。7月11日,马女士自身心脏和新植入的双心室辅助装置工作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