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却禁不住聊发杞人之忧:作为全国亿万观众高度关注的主流媒体,在这样一场影响力重大的晚会节目中大量使用“谐音梗”,甚至公然“恶搞”汉语,说重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亵渎,说轻了则是一种文化低俗,实在不可取!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图片来自视觉中国谐音梗,用得好是文化,用不好就是文化事故。据上观新闻报道,市民薛先生带着儿子经过上海某知名商圈时,发现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共享新夜态”。8岁的儿子盯着“夜态”两个字,询问“是什么意思?
9月13日,CBA官方公布了22-23赛季联赛新的口号,这一次是:当燃由我。自从CBA在前几年启动了“2.0”计划以后,对于联赛的包装进步了不少,其中联赛口号都是每个赛季都会推出新的,并且这些都会在一个赛季沿用,无论是赛场还是在社交媒体,都会保持长时间的曝光。
中小学生不分场合的玩“梗”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要求规范校园用字,确保课堂板书、教学课件、指示牌、标语、宣传栏、电子屏幕等用字规范,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
然而世界第一讨厌谐音梗的人是他的老板李诞,以至于坊间一直流传着“在笑果谐音梗要扣钱”的传闻,到最后“谐音梗扣钱”也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梗,在网络上或者群聊中只要有人说到谐音梗,便会有人忍不住回一句“谐音梗是要扣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