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波士顿大学相关人员曾在《自然》杂志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通过对NASA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收集的遥感数据,发现全球都在开荒毁林的同时,绿化面积竟然“逆势上涨”,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了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
当然,专家还表示:立即停止砍伐亚马逊雨林,森林不再退化,或可挽回一切。我们知道,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森林系统之一,在吸收二氧化碳、延缓全球变暖以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镇中营盘水库旁的植被李羽佳 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让毛乌素绿洲变沙漠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交界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由于不加节制的开垦和战乱的冲击唐朝时期毛乌素变成了一块小沙地
4月15日,记者从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随着近日气温回升,红碱淖迎来首批“熟悉的朋友”——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遗鸥。千余只遗鸥盘旋在红碱淖湖心岛,时而在水中嬉戏觅食,时而翩翩起舞,开启新一年的筑巢“定居”繁衍生活。
不久前,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众所周知,时间不可逆转,世间万物此消彼长,自有定律。或许某一地,千万年前是一片让人羡慕的绿洲仙境,但经过漫长时光的打磨,草木消失、水资源干涸,只余下漫漫黄沙弥漫天地,萧瑟空旷,惹人怅惘。一如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漠的名字,在蒙语中是"坏水"的意思,来源于靖边一座同名乡村。
在中国西北部,毛乌素沙漠曾是一片荒芜之地,给当地带来了诸多困扰。如今,这里正经历着令人瞩目的变化,从漫漫黄沙逐渐向葱郁绿洲转变毛乌素沙漠,其名在蒙古语中意为“坏水”,形象地展现了此地曾经的恶劣状况。往昔,这里本是肥沃之土,游牧民族在此悠然生活。
《别了,毛乌素沙漠》由三秦都市报 三秦网 秦闻APP视频工作室出品,该短片由《又见绿洲》《生态卫士》和《绿水青山》三部分组成。记者深入探访陕西省境内毛乌素沙漠,行走在田间地头,真实的看到了沙区人民与沙漠、与贫穷抗争的坚韧,足以让我们为毛乌素生态奇迹点赞!向沙区英雄们致敬!
毛乌素是蒙古语,意为“坏水”,起名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的高家沟乡沙带称为小毛乌素沙带,我们进入的就是小毛乌素沙带,这里有明长城遗址,而且现在正保护之中,说起毛乌素沙漠,是在过去《人民日报》里看治理沙漠的报道而得知,毛乌素沙漠从唐朝开始逐步演变成了沙漠,经历了沙进人退的漫长过程,至新中国成立初,巳形成了大沙漠,1959年开始治沙,历经无数治沙人艰苦奋斗,做到人进沙退,现在基本绿化,留有少部分沙漠为旅游地了,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据了解,大约有110只野生豹子生活在子午岭,是全国密度最大的野生豹种群,红外相机时常能拍到华北豹的雄壮身姿,有的在漫步,有的在休憩,有的在狩猎,今年春天还发现4只华北豹同框,母豹带着3只小豹子外出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