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筑基址、临水码头、青铜剑、青铜戈、青铜鼎、青铜盘、大量的陶器和原始瓷器残件……记者2月1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持续工作4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现了一片大型遗址群——亭山遗址群。此处遗存丰富,建筑等级高,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核心区,可能与越国都邑有关。
潮新闻 执笔 马黎历史书里的大IP,如果落到现实,成为考古发现,精度一下子放大了。前几天考古圈的重要新闻,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四项重要成果,浙江省绍兴市稽中遗址考古位列其中。
对遥远的历史,后人总是靠文献、考古、传说来了解。文献由后世人撰写,难免会有修史者情感因素或时空隔代引起的偏颇;口头的传说和民俗风情,更只能作为了解真实历史的参考;唯有考古发现,就像揭开当时历史的面纱,能让后人直接面对历史的横截面或定格的瞬间,近距离触摸那曾经的面目。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郭楠关注考古的朋友应该注意到,这几个月的新闻里,我们经常被浙江考古的新发现刷屏。说几个名字:湖州毘山,发现3000年前高等级大型建筑基址群;余杭小古城,发现商时代的水门遗迹;还有黄岩沙埠窑、丽水云和梅氏夫人墓……考古记者感叹:根本写不完!
澎湃新闻获悉,“考古越国:绍兴大湖头遗址发掘成果展”昨天在绍兴博物馆开幕。展览公布了绍兴市大湖头遗址自2021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成果,首次集中展出出土文物400多件(组),包括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木器等,揭示古越人的生产生活图景。
6月18日上午,市委书记温暖赴越城区调研考古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贡献考古力量。
潮新闻 记者 徐添城 共享联盟·绍兴 周能兵 实习生 潘学丹在7月15日举行的绍兴古城保护日主题活动中,绍兴又一项考古工作——绍兴古城(亭山遗址群)阶段性考古成果发布。实习生 潘学丹 摄国家文物局日前通报的浙江绍兴稽中遗址考古最新进展,首次在绍兴古城内确认存在越国建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唐锦琼副主任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林留根教授、上海博物馆陈杰副馆长、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宫希成副所长、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成林副院长出席了此次会议。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绍兴大湖头、南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在多位国内考古专家的见证下揭开神秘面纱,一幅东周时期越国人们生活、生产的真实画卷徐徐展开,好似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历史之门。丰富、复杂的遗迹存留,令专家们大为振奋,大家普遍认为,两处遗址现阶段的考古发掘,填补了史料的空白。
潮新闻 记者 王佳 共享联盟·越城 李诗佳共享联盟·越城 李诗佳 摄12月3日,“读戉—亭山遗址群出土青铜器展”在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展。开展仪式上发布了亭山遗址群发掘情况报告,以及读戉—亭山遗址群出土青铜器展图录。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在今年年初的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现场,主持人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书记罗汝鹏有一句感叹:“浙江做商周考古的人,一直觉得‘越’的名声不够响,我们对良渚是非常嫉妒的。”但是,如果你关注浙江越国考古这两年的进展,出镜率很高,重磅也很多。
央广网杭州1月23日消息(记者 李晓晓 见习记者 杨正弘)2024年1月20至21日,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在杭州举行,1月21日下午,经过评委会评议,最终评选出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10项(按年代顺序),分别是:宁波奉化陈王遗址、杭州桐庐沈家畈遗址、湖州毘山遗
昨天上午,“读戉”——亭山遗址群出土青铜器开展仪式在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亭山遗址群发掘领队徐新民作了发掘报告,并发布了“读戉”——亭山遗址群出土青铜器展图录。戉字拓片。“戉”字可假借为“越”字。
科技日报记者张晔回洛仓的铭文砖、隋炀帝的牙齿、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瓷……这些珍贵的历史片段,似乎难以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在江苏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条千年古运河穿越历史奔流而来,将这数百件展品串成了中华文脉,向观众娓娓道来大运河背后的那些年、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