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降珠1958年5月出生于平江县恩溪乡的大山里,其父亲早年拜师学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平江“庆珍银楼”精通金银器首饰加工制作的传承者。在吴降珠的童年回忆里,父亲的工作台宛如一个神秘的宝藏之地,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非遗技艺人辜国强说,他最大的乐趣便是将创新元素融入花丝镶嵌作品中。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中国宫廷工艺的代表,与玉雕、景泰蓝、雕漆等并列为“燕京八绝”。花丝镶嵌工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致发源于商周,两汉时期脱离了青铜器铸造工艺,形成了独立的工艺体系。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3154个。
【艺匠中国·花丝镶嵌】作者:张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它是“花丝”和“镶嵌”两种技艺的合称。
对于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一直有种深深的迷恋,花丝、点翠、烧蓝、缂丝、紫砂壶、折扇等等。这些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技艺很容易让人陷入沉思,在细节的观察中常常会惊叹先人的智慧与耐心。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汉族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
中新网沈阳12月28日电 (记者韩宏)“金缕风尚——古今艺术品传承与对话”展览28日在沈阳故宫飞龙阁、翔凤阁开展,115件花丝镶嵌作品与40件沈阳故宫院藏文物,讲述非遗的创新与发展,展现古今的技艺与匠心。
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就已有雏形,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名品不断涌现,很多成为宫廷贡品。这藏在深闺的花丝工艺却不被普通人熟知,下面就其具体的技法深入解读下。1、压条:需将原料银经过熔炼成方条,再将银方条放到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又称“细金工艺”,是花丝和镶嵌两种技艺的结合,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其作品十分精致华丽,展现了高超的金银器工艺水平,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走进河北,去看看花丝镶嵌技艺在当地的传承和发展。
这就是花丝镶嵌,在中国工艺美术界拥有着顶级审美价值的技艺。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共同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第九站,杨澜和蒋昌建继续“老友”之旅,和新锐设计师黑一烊、刘启明来到北京,探访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长沙马王堆、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都曾发现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戳印的金银器。成都银花丝以“花丝平填”著称,与蜀绣、蜀锦、漆器、竹编并称成都民间手工艺界的“五朵金花”,但因工艺复杂、制作繁琐,几近失传。“现在整个成都从事银花丝制作的人不超过50个。”
花丝,以其惊人的魅力,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花丝镶嵌工艺又称细金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作而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有的还要镶嵌宝石。花丝工艺已经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它的璀璨之处非比寻常。
千百年来在平江这块深厚的沃土上培育出灿烂的文化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承至今闪耀出迷人的魅力今日平江《非遗过大年》专栏将一一呈现让您大饱眼福金银丝作线在千丝万缕的勾勒交错中在上下穿梭、左右堆砌之间用一双素手把每一份匠心都绕进作品中这就是金银花丝技艺这门技艺曾属于宫廷秘技县级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