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老舍》,舒乙 著,李劭南 编,北京出版社2023年1月版。最早的一本老舍藏书是一部《辞源》老舍先生是读书人,也是写书人,一辈子和书打交道,留下了不少和书有关的故事。写家(老舍先生总称自己为写家,不说作家)离不开字典,老舍先生的案头老有一部字典,他常常在写作过程中使用它。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作者:凤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文学界举行了不少纪念活动。每每置身其中,我都在想,老舍离开我们快六十年了,他的作品为何还能被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忆和复现?
老舍与济南文/刘海勇老舍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他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先后四年半的时间,有多处住所,其中3年的时间,居住在济南现在的南新街58号。1931年夏天,老舍带着新婚夫人胡絜青在此居住。北屋由老舍夫妇居住,东间为卧室,西间为书房,中间是客厅。
□纪习尚1930年夏天,老舍结束了六年的海外教书生涯,受聘济南的齐鲁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3年3月,他应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下称一师)的邀请,为该校师生作了一场演讲。演讲中有关文学中感情与思想关系的内容,引发了学生们的疑问。
亲近老舍“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不动,水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人人都知道,老舍笔下的济南充满诗意。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
□刘宜庆1934年9月,作家老舍辞去齐鲁大学中文系教授一职,告别生活了四年的济南,乘坐胶济铁路火车到达青岛,他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老舍在青岛迎来创作高峰,其中包括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文博士》,更重要的是,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就是在青岛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