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意思是,自己还不够格,当时的中国也没有配得上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倘若只是因为中国人口多或者是黄皮肤,就优待从宽,反而会助长中国人的虚荣心,阻碍中国文学脚踏实地地发展,认为自己真可以和那些世界文豪比肩了,实则资格远远不够。
在民国学术界,鲁迅和胡适都被尊为“现代孔子”,也曾遭到“封建余孽”的谩骂。作为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代表,胡适和鲁迅这样两个有着共同理想的文学泰斗和革命先锋,按理说可以结为好友。现实中,这两位大师也曾经一度惺惺相惜,遗憾的是,这样的友情并没有持续到最后。
,中国的文化界可谓风起云涌,涌现出了不少文人墨客,其中胡适和鲁迅这两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俩,一个是温文尔雅的大将军,另一个是犀利无比的战士,性格截然不同,却因相同的理想而走到了一起,可说起他们的关系,那可就复杂得多了——不少人都在好奇,为什么胡适对鲁迅的批评选择沉默,甚至在鲁迅去世后还说“鲁迅是我们的人”呢?
鲁迅和周作人虽然多少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或对刊物编辑方针等提出意见,但并未进入轮流编辑的名单,对此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这样写道:“关于《新青年》的编辑会议,我一直没有参加过,《每周评论》的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只是客员,平常写点稿子,只是遇到兴废的重要关头,才会被邀列席罢了。”
鲁迅先生是胡大师同代中人,本想请先生出山憨怼胡跑跑,但因先生的大名早被某些人吓着了,如“拿出某某家的“乏走狗”的词句来,”又吓晕一大片,这些刀子般的语言,有伤和谐局面,因而只好让先生再回去研究“孩子是如何跌入深渊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