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仓廪实,天下安。耕地与基本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万物的生长则离不开土地,今天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让我们心怀敬畏,脚踏实“地”,守护这片哺育着亿万生灵的热土。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视频:高西沟村篇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走进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两个村庄:高西沟村和郝家桥村。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也是陕北大地这片黄土高原走出的新生之路。
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这片古老土地上,黄图就像是一段史诗般的故事,见证了千年沧桑,承载着中华大地的记忆。社稷坛五色土中的黄土,宛如黄帝统治天下的象征,由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黄土,又被黄壤,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大地的一种独特土壤,如黄土高原、陕甘宁边区等地区。
2021年9月13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视频: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这是高西沟人对黄河的承诺 米脂县高西沟村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曾经的高西沟村荒芜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庄子峁,地处黄土高原深处,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的一个小村庄,距离县城28公里。5年时间,在返乡创业能人杨清艳的带动下,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9年的不足0.6万元,增加到2023年底的1.
三千年前,《诗经》有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三千年后,陕北民歌唱着:“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无法解忧愁”。陕北民歌发源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这里曾经沟壑纵横、水土贫瘠、人烟稀少,祖辈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心中的苦乐和爱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近日,一则“多省将花一万亿推平黄土高原”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持续引发热议。12月25日,涉事多省纷纷出面否认“一万亿推平计划”,终于给沸腾的舆论浇了冷水。而这也让大众陷入沉思,如此传闻究竟从何而来?花万亿推平黄土高原?
“六月里黄河冰不化,扭着我成亲是我大,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儿圆,人里头数不过女儿可怜……”许多影迷不知道,这首信天游的词作者是导演陈凯歌,在他32岁那一年,他第一次踏上陕北的黄土地。40年前,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资料图:黄土高原上的种植园。图/新华社“太震撼了!甘肃和陕西准备花上万亿推平黄土高原造5亿亩良田。”日前,这样一种说法在网上流传。不过,据红星新闻报道,12月24日,记者联系到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述信息为虚假消息,并无相关政策出台。
来源:【矿业界】神舟十七号向地质人“发起”挑战!今天是中国航天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新华社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30日荣耀归来,返回东风着陆场!与此同时,他们在太空中的精彩瞬间也被永远定格。
“太震撼了!甘肃和陕西准备花上万亿推平黄土高原造5亿亩良田。”“老铁们,甘肃和陕西正联手对黄土高原推平改造,计划生成5亿亩农田。”日前,这样一种说法在网上流传。在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博主和网友加入了对相关话题的讨论,甚至搜索栏中出现了“推平黄土高原”等多个相关词条。
光明网讯(记者宫辞)10月26日,“黄土地上的交响——陕北民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上演。讲唱会由国家大剧院主办,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承办,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作支持单位,榆林学院陕北民歌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民间艺术与影视传播专委会联合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