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八个主力团近两万人,与日军冈崎部队区区500人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较量。这场战役不仅引发了彭德怀与陈赓、刘伯承之间的激烈争执,更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最具争议性的战役之一,直到晚年,彭德怀仍对此战充满自责与遗憾。
彭德怀和刘伯承,这两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不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还在我军三大历史时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水平备受推崇,曾指挥庞大的军队,以高超的战术和坚韧的斗志,创造了卓越的战功。
1940年10月30日,八路军在彭总的亲自指挥下,调动了129师及山西决死队两个团,并出动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共计9个团的兵力,一万余人,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以东的关家垴的小村庄,对不到600人的日军冈崎大队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三日夜血战,以牺牲接近600人,总伤亡2100余人的代价,消灭日军冈崎中佐以下500余人,日军在援军的接应下约有100人左右突围而逃。
此战最大的争议之处就在于:面对据险死守的日军520余人一个支队,八路军动用了3个团阻援,8个团围攻2天2夜,付出重大伤亡后,虽然歼敌400余人但仍有100余日军等到了援军,等八路军全线撤离后,这股日军成了漏网之鱼。
此次战役是一次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囚笼”政策,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打击了一切诱降、劝降的阴谋活动,对抑制国内的投降逆流,促进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家垴之战,八路军腹背受敌,但彭德怀还是决意拿下关家垴。刹那间,在华北5000里交通线上,八路军105个团、20余万人全线出击,扑向日军控制的车站和据点,枪声、爆炸声响彻华北,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了。
回顾抗日战争,发生在1940年的关家垴之战颇有争议,八路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数百日军,激战两天,没能全歼鬼子,八路军伤亡较大,这也是彭德怀元帅军事生涯中的一大憾事。八路军由于武器装备太差,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和日军打阵地战,在运动战中偶尔硬碰硬打一下,也都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