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国画与中医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国粹是我国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是我国的珍宝。其中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中医文化,更是珍贵无比。中医追溯到最早应该是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理论是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分科治疗的先进理念了。中医发展到如今,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探索,浸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前言】很多医生都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一次次的危急时刻,总是能够看到那些挺身而出的医护工作者。医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危难当中的出手相救,还有经年累月的行医救人,河南有一个老中医,行医八十多年,从未间断。即使是去世之后,她也将自己的特效药方,刻在了墓碑上,引来了无数人的观摩学习。
兰州晚报讯(记者陈德龙)8月9日,在兰州科技外语学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爱心捐赠活动,科外董事长马天民先生代表学校将1万元慰问金亲手交给了5年前在校毕业的学生袁芳芳,鼓励她今后勇敢面对生活,坚定生活信念,发扬科外学子勇敢拼搏的奋斗精神。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悬壶济世,救死扶伤,16岁行医,97岁去世,行医80余载,记挂后人,特留“秘方墓碑”。一辈子行医救人,挂念后生,这位老中医又是何来历?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通讯员 朱元珏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传统观点认为,热射病主要源于高热单纯的物理性损伤,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袁芳芳与团队研究发现,热射病的重要致死机理是高体温激活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通路,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
毛德西,男,河南省巩义市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专家。现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科普专家,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来源:【大河健康报】3月2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和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榜,包括综合评价榜单和学科(专科)评价榜单。
为迎接2025年世界睡眠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策划并组织了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积极响应今年世界睡眠日主题“睡眠健康,优先之选”,全力推动公众对睡眠健康的关注与重视。此次活动形式多样,涵盖讲座、专家义诊、免费监测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体验等内容。
来源:环球网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当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了“全国爱肝日”义诊活动,通过专家义诊、中医特色技术体验、免费检测及科普宣教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肝脏健康管理服务。
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儿童身心健康,5月31日到6月1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委联合中一集团参加郑州市人民路第三届社区邻居节活动,开办中医药文化市集,为广大儿童献上节日和健康的祝福。
历史的长河潜流深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70周年岁月更替,薪火相传文化永续,继往开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让我们品读前辈的故事将岁月的流光映照在前行的道路上老院长说院史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袁海波“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5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教授吕奔团队在《科学》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射病的重要致死机理——高体温通过Z-DNA结合蛋白—1诱发过度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多脏器损伤。
(通讯员:廉万营)5月28日,“国粹悠悠药草香,香满校园共传承”河南省中医院岐黄护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郑州市惠济区南阳小学。河南省中医院医护专家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课,师生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