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十八洞村这是“神秘湘西”莽莽武陵山脉腹地的一个普通小山村但在人类反贫困斗争历史上却又极不普通2019年10月29日,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 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十八洞村因此成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地标
编者按:“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更是2016年全国两会上党带领人民许下的铮铮誓言。
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1988—1990年,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面对贫困面大、不通高速、没有铁路、干部思想保守等现实情况,他决定深入基层,实地走访,对宁德整体面貌作深入了解,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总体思路,将因地制宜与扶志扶贫相结合,并将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等重要思想形成扶贫思想的著作《摆脱贫困》一书。“滴水穿石”蕴含因地制宜的哲学智慧。
编者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新华网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齐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伟大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调研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过程中,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念,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他引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用以说明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0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0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03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铿锵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