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已。你就是黄金。这是一个“垃圾堆女孩”的自传,一个真实的故事,别人读到的是励志,而她自己却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相信自己就是“黄金”。
《十七岁的轻骑兵》路 内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追随三部曲”番外,主题短篇集。1990年,一个低落的年份,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三线小城,一所著名的混乱学校化工技校,“记忆和虚构叠加成另一个平行空间”。
这是一个名校学生的成长追梦故事,它试图还原当下中国,一群有着青春梦想的名校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痛苦、迷茫、快乐和奋斗。也表现了不同层面的中年男女与孩子的代沟。由多个层面真实再现中国教育体制下两代人的故事。书的作者李曼瑞,90后女孩,是陕西本土涌现出的新锐作家。
我在主页置顶的文章《2023高考再次证明:让孩子从小“多读书、读好书”有多么重要》一文中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及好处。可现在的书那么多,孩子该怎么去阅读呢?书并不是盲目去读就能读好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读适合自己年龄的书。
暑假是孩子们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拓宽眼界的绝佳时期,但如何选书或许成为了困扰很多家长的难题。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阅读人群庞大,影响广泛深远,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典”,也是中高考的主要内容。
在同一件事情上,花半秒可以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有1000种,但最有效的那个,一定是具备洞察本质的思维方法,毕竟一个人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怎么看世界怎么行动,所以好的思维能力比努力重要百倍。
在大众的视野里,钱玄同这个名字,常因《觉醒年代》中主张废除汉字的情节,而引发诸多诧异。年仅4岁时,钱玄同便开始研读《尔雅》中的词义,5岁诵读《诗经》,8岁钻研《说文解字》,11岁时,《史记》、《汉书》已烂熟于心,多数篇目都能出口成诵。
这是因为大阅读不仅仅指的是让孩子追求阅读数量,更重要是让孩子读得广、读得深。随着阅读面的扩大,孩子会学到更多学科的知识,并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和自己读到的书籍结合起来,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截然不同,能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热爱学习。
作为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重点活动的少儿阅读节,将于7月15日至19日在济南举办。本届少儿阅读节特设“献礼百年——红色主题教育”主题图书展区,力邀大咖作家,现场既有精彩图书又有丰富的阅读体验活动,为少年儿童读者们带来一场充满童趣的阅读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