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桌前批阅昨天孩子们做的单元测试卷,忽然听到手机里的一条短信提示音,我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学习强国平台上发过来的消息——电影《攀登者》,我一看这个电影的名称,顿时吸引了我,再看看时长,一共只有四分多钟,于是,我暂时放下手头的卷子,打开学习强国平台,观看了起来。
近期,观看了由吴京主演的电影《攀登者》,这部影片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 年首次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世界认可,15年之后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精确测量了珠峰的“中国高度”,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攀登精神”。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其后的几个月时间,毛主席的这句诗词,被几乎所有的媒体反复引用。它不仅仅是攀登者的信念,更是每一个坚韧的中国人在艰难岁月里攻坚克难的精神写照。同样,这也是电影《攀登者》所反复烘托的主题。
场景重现:1960年5月24日,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队4名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刘连满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于25日凌晨4时20分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站在了世界之巅。
凭借一双假肢,夏伯渝在43年里,硬是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珠峰接纳,在69岁高龄成功登顶,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也是世界最年长的双腿截肢登顶珠峰的中国人。
东南网1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归途再远,家是唯一的方向。’看完电影《万里归途》后,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影片放映已结束,但武夷山市百花小学六年(1)班学生蔡纯一和同学们的思绪,依旧和电影中的角色在一起。“这部影片让我更加深刻而直观地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和温暖。
要充分利用历史研究、理论科研、互联网媒介、广告传媒等资源,将我国众多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在人们的精神家园中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旗帜,形成情感的共鸣,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忠于国家,为国奉献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