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效存德教授团队联合瑞典哥德堡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宜春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一道在Earth-Science Reviews发文,基于两次中国冰川编目和已有冰川物质平衡和长度观测数据,从单一冰川和流域尺度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冰川变化的时空格局,并从区域气候及其变化、冰川形态和地形特征等贡献因子系统厘定了影响中国冰川变化的相对重要性。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为减缓冰川消融,四川达古冰川近日盖上了2.0版“凉被”。张伏进一步解释到,夏日里很多游客来到景区,看到山顶是灰色的,以为全是石头,其实不是的,那是冰川在消融退化过程中夹杂的碎屑,“有一个很专业的学术名叫‘冰碛物’。但当你走到冰川面前,就还是能看到很壮观的蓝色冰川。”
【编者按】2022年9月初,澎湃新闻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考队员,走进祁连山北麓中段地区,以第一视角实地记录科考队员对摆浪河21号冰川的日常监测工作。令人担忧的是,祁连山每10年升温幅度接近0.3摄氏度,冰川消融加速正处于全面退缩状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到2050年,由于全球变暖,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冰川将消失,无论气温上升的情况如何。但该报告警告说,自2000年以来,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这些冰川一直在加速退缩。
岁月流逝,总有些美好终将消失在时光长河中。有些地方,再不去真的就要和它说再见了。今天给大家介绍4个即将消失的著名景区,趁现在还来得及,一定要去看看。三峡大坝库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曾经的长江三峡,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绝美风景。
今天是首个“世界冰川日”。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退缩的显著影响,联合国大会在2022年12月通过决议,宣布将2025年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从2025年起,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冰川日”。
07:35在经历了又一个炎热夏季后,2023年4月下旬,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天山站”)站长王飞腾和导师李忠勤,带领科考队再次登上新疆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天山1号冰川”),为它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