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国旗升......”说起北京天安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在1969年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秘密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正是天安门重建后的模样,为什么要拆除重建呢?天安门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天安门,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历史与无上荣光的伟大建筑,在每个国人心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伫立在首都北京的核心位置,见证了无数个关键的历史瞬间,是国家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如今我们眼前庄严肃穆的天安门,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秘密重建的。
1969年冬日,北京寒冷。一道中央密令打破平静,要求拆除天安门城楼并在原址重建,全程严格保密。消息传出,引发关注。天安门作为中国象征,承载无数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自建成后见证诸多重大历史时刻。如今它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生”,而背后原因却被迷雾笼罩。
◎户力平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重温大师笔下的武侠世界,会发现其多部作品都与北京有渊源。笔者以金庸先生笔下的北京地名为线索,进行了一次寻访。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经历600多年的战火和城市变迁,明故宫大部分地面建筑毁佚,其中消失最彻底的当属皇城的东线。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一份批复函透露,南京李府街道路拓宽改造中,新发现了城墙遗迹。
3月31日上午,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等十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