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而小朋友们的手腕上则会特意缠绕着一根五彩绳。但也有人说,孩子大一些,就不该佩戴五彩绳了,甚至认为,8岁、10岁、12岁,应该是一个门槛,最晚到12岁,就不建议戴五彩绳了,可以说,说法不一样。
这要从端午节的主要内涵说起,端午节是个综合性的节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祈福避灾,虽然在很多传统节日中都有这个内涵,但是在端午节期间体现得尤其明显,围绕着这项内容,民间流行着很多的习俗,躲午,挂艾草,洗艾草浴,担午时水,画额,佩豆娘,戴香囊等等,当然还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戴五彩绳,这项习俗在现代依然盛行。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农荫蝉鸣夏始忙,万物软语呢喃仲夏凉风刚拂面,端阳粽子已飘香端午节由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来源:中国新闻社 2023年6月22日,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如约而至。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各地有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 但都离不开“吃”“喝”“玩”“乐”这四个主题, 一起来看看, 端午节,各地都是如何过的。 端午节怎么“吃”?吃, 大概是最受欢迎的过节方式之一。
6月3日,端午节端午,又称五月节、端阳节。在古人眼中,五月又称为“毒月”、“恶月”。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人们驱毒避邪,禳灾纳吉的节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