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以前古代没有钟表,晚上都是由当地官府安排专门的打更人来报时间,并且是以“几更”来计时的。旧时我们的先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2个小时左右。那“不贪三更色,不动五更气,不恋一更食”这句俗语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解释这俗语之前,我们先了解旧时的“五更”分别是指什么时间。一、“五更”分别是指什么时间段。
现在我们读古代书籍或文章时,经常会遇到子时、辰时等说法,与现在的时间说法不一致。为搞清楚古时时间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给大家介绍下古代的十二时辰。中国古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地支,也叫做十二地支,是中华民族用来记录时间的纪时方法。古时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