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又称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很多人对这种疾病不太了解,认为其不是什么大病不要紧。殊不知,直肠脱垂如果反复发作,会引起肛门失禁甚至直肠嵌顿、坏死,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一旦出现直肠脱垂的相关症状,应早期干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直肠脱垂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疾病,但其实它在肛肠科的发病率并不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其是小孩、老人。所谓直肠脱垂,指的就是直肠壁出现了部分或全层下移的情况,主要症状包括肛门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排便不尽等,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厂移,即盲肠匙膜下移,称黏膜服垂或不有效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称有效脱垂。苫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服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幼儿童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往往在5岁前自愈;成年型直肠脱垂只要产生脱垂的因素存在,会日益加重。
直肠脱垂临床表现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一)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红网时刻2月24日讯(通讯员 舒丽)“医生,医生,我肛门脱出了,快来帮我看看……”这是很多患者一走进医院大门就对医生说的话。很多在门诊看病的病人常常误把痔疮脱出当成直肠脱垂,并称自己患了“肛门脱出”,向医生寻求帮助。那么直肠脱垂和痔疮脱出是一回事吗?
红网时刻新闻3月30日讯(通讯员 舒丽)痔疮和直肠脱垂是肛肠疾病中常见的两种疾病,由于二者在症状存在相似性,比如都会引起肛门肿物脱出的现象,因此,经常会有患者会将两者混淆。如何才能正确区分痔疮和直肠脱垂呢?
直肠脱垂根据脱垂位置可分两种情 况:内脱垂,指脱垂部分在肛管直肠内,也称内套叠;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1975年全国肛肠会议统一标准,将直肠脱垂分为三度,具体如下:I度脱垂: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度在3厘米以内,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你有没有在咳嗽、打喷嚏、走路或站着时从肛门里冒出肿块?发病初期患者在排便或下蹲时,有下坠感,直肠粘膜脱出,排便后可自行回纳,因长期反复脱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所以常有血性粘液从肛门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湿疹。
一位老人家来就诊,自己描述说是痔疮,上厕所一直有东西从肛门内脱出,但是不痛。经过诊断,好家伙,原来是直肠脱垂。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直肠脱垂吧。它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