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抗日战争大家都对小鬼子恨的咬牙切齿,但是我估计没多少人知道侵华日军基本作战单位的情况,今天龙叔就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在抗日战争中,日军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就是师团了,师团是日本军队最高的常用军事单位,按照日本军队的编制,一个师团的总兵力在27000、28000左右。
日军的编制与大多数国家都不同,大多数国家编制分别是师、旅、团、营、连、排、班,但是日军的编制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长官分别是师团长、旅团长、联队长、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分队长。
在板垣师团到来之前,庞炳勋的第3军团除以一个团的兵力守卫临沂, 另一个团作为战略预备队驻扎在九曲一带待命外, 其余3个团都布防在日军进攻的正面,利用汤头西北的老虎埠丘陵地带的东西长达11.5公里防线上的工事, 严阵以待,准备阻击。
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寇在华北平原可以说是长驱直入,山西的军阀阎锡山原先曾想借助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特点,“拒敌于国门之外”,结果,因为敌军进展过快,又投入了关东军的精锐,导致天镇战役失利,阎锡山一怒之下处死了军长李服膺,以泄其恨。
侵华日军将领筱原诚一郎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来到中国东北,先后在日本关东军担任联队长、旅团长,率部讨伐抗日武装,“七七事变”爆发后,又先后出任混成第15旅团长、第1国境守备队长和第一一六师团长,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调回日本为止,在中国战场上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
一九三八年三、四月间,国民党五十九军张自忠部,配合国民党第四十军庞炳勋部,在鲁南抗击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的凶猛进攻,挫败了日军企图迅速占领临沂,打通南下路线,同被困在台儿庄的矶谷师团会师的计划,取得了临沂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1935年出生于中国沈阳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其名字中镶嵌着他父亲小泽开作两个朋友的“字”,一个是板垣征四郎,另一个则是石原莞尔,这两个被中国人所熟知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是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
稍微懂军事看战争片的小伙伴都知道,一般军队都是按照军、师、旅、团、营五个基本的编制进行作战的,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按照这种编制进行,不过熟悉抗战的人却发现,日本不仅军衔上有大佐之类的佐级军衔,就连军队都是什么联队、旅团、师团进行作战划分的,很多人并不清楚联队、旅团和师团到底相当于五个基本编制中的哪一种,也有直接视为团、旅、师的。
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李云龙曾跟政委赵刚这么评价过358团:“楚云飞是条汉子,但他的358团我压根就没放在眼里……”要知道,楚云飞的358团可是号称5000精锐,光他的一营就有将近2000人,比独立团人数还要多,而且还装备了一个炮兵营。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抗战爆发后,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其中的甲种师团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人数共有28200人,历经日俄战争以及一战并未裁彻的部队,成军时间久且历经大小战事,战斗经验以及训练上非常扎实,对日军来说是作战主力中的主力!
台儿庄战役时,庞炳勋率部负责防守临沂,当时庞炳勋第三军团虽然是一个军团的编制,但是这个军团只下辖一个军,这个军也只下辖一个师,这个师下辖两个旅,旅下辖两个步兵团,另外还有一个团,整个军团才只有五个团1.3万人,和一个满编制的师差不多。庞炳勋军团只有五个团,为何还能取得临沂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