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柳青写的《创业史》,心情是比较沉重的。这本书写的很好,也写的很细,把新中国初期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找了一个村子作为典型,像解剖一只麻雀一样,呈现在大众面前!这本书中,对于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贫雇农、中农、富农、共产党员等各种底层人物立体式的展示出来了。
手头这本«创业史»,真是名副其实的老书。封皮、封底都被牛皮纸包裹粘贴,可能书脊的纸被磨破,又用牛皮纸给糊上一层,结果用毛笔书写的书名,“创”字只能看见半边。书里边有些书页被撕毁半边,幸亏这种情况还不是太多,但是书尾纸页损毁严重,被用透明胶带粘了个密密麻麻。
按:这篇文章是之前在读大学时的一份比较文学作业,原题为“柳青《创业史》中徐改霞和刘淑良女性形象投射的不同社会心理”。柳青的《创业史》我读过,但当时并未留下书评,而这点零星片语居然成了证明我读过这本书的唯一证据。
作者: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人民文学》2024年第1期隆重推出柳青的佚作《在旷野里》。这部作品写于1953年,因为柳青还未完稿时便全身心投入《创业史》的写作之中,因此在他生前一直没有拿出来发表。
编者:1959年,作家柳青发表《创业史》,讲述社会结构与经济形态剧烈变革中的中国农村风貌。40年后,当中国跨越新世纪门槛时,中国农村同样面临着社会结构与经济形态的剧烈变革,“发展文旅业”成为了县域经济中最受关注的出路——对很多地方来说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期分享的好书是《创业史》,是柳青创作的长篇红色经典小说,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典型著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农民思想情感转变的描写,展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地域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
文/宛清流自媒体大V司马南老师被关了七天小黑屋,如今一切恢复正常了。这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各阶级思想交锋与冲突之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先进与落后、文明和愚昧、共产主义思想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著名作家柳青佚作、长篇小说《在旷野里》将于2024年第1期《人民文学》杂志刊发。2023年7月初,《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对柳青大女儿刘可风提供给柳青研究专家邢小利的手稿,会同熟悉这部手稿又是推荐人的学者李建军,从手迹、行文、内容等方面认真研读、仔细辨认,确定这部未被作家命名的长篇小说手稿为柳青所作,并商定发表时以《在旷野里》为作品名。
AI图片生成:程璨《在旷野里》是著名作家柳青70年前的长篇小说佚作。这部十分珍贵的作品,于2024年1月由《人民文学》杂志首次发表、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在旷野里》有着这样的写作情形:新中国成立之初,柳青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报》,并任文艺副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