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0年,大禹因治理洪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并在诸侯的拥戴下,正式即位,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从此,王位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史称家天下。
前面我的文章里解释了这两个古文字就是夏天的“夏”字。前者是甲骨文“夏”字(图A),后者是金文“夏”字(图B)(我推测这个金文夏字可能还有比这更古老的甲骨文夏字)。这几天有人对我文章里的这个釋读产生了疑惑,今我就这两个“夏”字的古文字制字进行仔细的解读。
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国号算起来多以百计千计,国号都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先来说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国号是怎么来的,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夏曾经是部落名后逐渐演变成国号,第二种是禹曾经被封为夏伯,国号来自于他的爵位,第三种是来自部落的图腾,根据商朝的甲骨文夏这个字像蝉,由此推测夏可能来自于夏族的图腾蝉。
《说文解字》中解释“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頁,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夏是象形字, 甲骨文像一个手持斧钺、高壮威武的武士,其本义为威武壮大之人,引申指 “中国”或“华夏”。随着文字的演变,又指四季中最热、植物最盛的季节——夏季。今日的关键词是:青岛夏季。
摘要:文獻中屢次出現“周人稱夏”的記載,學界對其釋讀意見並不統一,仍有繼續討論的必要。六國文字中“夏”字的不同形體結構是文字分化和理據重構的結果,其與西關係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當時人們對“夏”的認識,即“夏”與“西”有關,“夏”是位於西的政權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