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重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遇到了一个以前一直没有重视的老问题,觉得很有必要认真解读一下,这就是书中“姑苏”一词的指向问题。遍查网上资料,“姑苏”一词只有一种解释:苏州的古称之一,现为苏州的一个区。姑苏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长期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题记:语言是非常奇妙的东西。从现代语言中残留的痕迹出发,沿着历史语言演变的线索深入探寻,可以追溯到一个精彩绝伦的源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论。苏州印象苏州这个名字,始于隋朝。在此之前,这片地区一直被称为“吴地、吴国”或“句吴,勾吴”。当地人则称苏州城为“姑苏”。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唐朝的一个夜晚,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诗,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姑苏,姑苏就是苏州,苏州名胜古迹众多,寺庙之中,寒山寺最负盛名。
潮新闻客户端 李伟明唐代诗人张继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寒山寺在全国闻名了千余年。初次到苏州,下榻之处离寒山寺不远,于是决定抽空前往瞧瞧。正是苏州最炎热的时候。整个城市如同一个大蒸笼,除了空调房,没有一处不是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