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世界可以被认知吗?人的认知有没有界限?“我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佛学的认识论-“无相”。一、“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实相是世界的真实存在(即:现象),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此简单、直接。
一切眼前情境没有好坏之分,抱持这种观点就是“非相”。“非相”就是“无相”,面对情境时没有一个“我”存在。人喜欢以个人的立场去分析情境好坏,然而世界只是随顺变化,不会依我们的期待展现。所有眼前情境都只是因缘条件一时聚合而成。如果我们觉得际遇是好的,那只是你一时的想法;如果我们觉得际
为什么你懂那么多道理、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和技能,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你会过的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我来告诉你答案: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得“道”,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就是得道后的喜悦。普通人学的都是表相,都是“术”或者“法”而已。
秋分之日,太阳黄经180度,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分水岭。“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便是“金气秋分”之象。秋分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气之一,是北半球真正意义上进入秋天的开始。此时,湿热之气已经没有了,气候以“燥邪当令”,出现肃杀之气。